用户名: 密码: 验证码: 看不清?点击更换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?
-
主页 > 经验 > 网友分享 > 亲子关系是什么

亲子关系是什么亲子伴读网

king111xun/2025-02-21/来源:/ 分类:网友分享/阅读:
详细内容 一、亲子关系是什么? 亲子关系 [1] (parent-child relationship),最初是在遗传学中使用,指的是亲代和子代之间的生物血缘关系。在心理学中,更多的是指以血缘和共同生活为基础,家庭中父母与子、女互动所构成的人际关系,这是孩子一生中最早接触到的人际关系。 其实更确切的说法,应该是将家庭看作一个相互作用的单位,其中的每一个家庭成员的特征和行为都对其他家庭成员产生影响 。家庭内的相互影响并不仅局限于亲与子之间,它影 ...

详细内容

一、亲子关系是什么?

亲子关系[1](parent-child relationship),最初是在遗传学中使用,指的是亲代和子代之间的生物血缘关系。在心理学中,更多的是指以血缘和共同生活为基础,家庭中父母与子、女互动所构成的人际关系,这是孩子一生中最早接触到的人际关系。

其实更确切的说法,应该是将家庭看作一个相互作用的单位,其中的每一个家庭成员的特征和行为都对其他家庭成员产生影响 。家庭内的相互影响并不仅局限于亲与子之间,它影响了所有的家庭成员。另外,单个家庭又处在于一个更大的社会环境之中。同一个家庭处在不同的社会环境又会对其产生不同的作用。

通俗的讲,就是孩子的行为既被父、母的行为,父母之间的关系所影响,同时也影响父母的行为和父母之间的关系。亲子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双向活动的过程。在这个过程中,父母的言谈举止、价值观、成长经历等多方面因素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儿童的成长、发育,同时儿童在这个过程中的反应、反馈又会对父母的各方面产生影响。

社会价值、三观以及为人处世的原则等,都可以通过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得到传递。在这个传递过程中,父母的人格、性格、社会经济地位、教育程度、职业性质以及育儿理念,甚至儿童自身的特点和看法,也都影响着他们如何向孩子传递这些价值观念。

另一方面,亲子关系的好坏也对儿童的心理发展(比如,精神健康状况、个性、自我认知等)、学业成绩、同伴关系、师生关系以及社会适应性等都有很大的影响[2]

二、亲子关系的特点

亲子关系以血缘关系为基础,与其他关系, 如师生关系、朋友关系、同学关系等明显不同,具有不可替代性、持久性、强迫性、不平等性以及变化性等特点[3],其中不平等性是指在亲子关系中, 父母处于主导地位,变化性是指亲子关系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变化而变化。

三、亲子关系的影响因素

能否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,对其后天的人格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。良性地亲子关系 在很大程度上会促进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。

那么,我们先来看看都有哪些因素会影响亲子关系呢

父母教养方式的选择[4]亲子关系因父母教养方式的不同而存在差异,比如不良的父母教养方式和孩子的反社会行为有很强的相关性。

亲子性别交互作用[5]女儿与父母的冲突多于儿子与父母的冲突,而且不论女儿还是儿子,与母亲的冲突都明显多于与父亲的冲突,这可能与传统观念、母亲更多涉入子女生活及父亲的权威性等因素有关。

家庭社会经济地位:许多研究发现,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同样是亲子关系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。

研究[6]在对超过3000名香港中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与亲子关系质量的研究中发现,具有经济状况优越的学生的父子关系,要明显优于经济状况差的学生的父子关系。

父母文化程度和职业:父母的文化程度、职业类别,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父母的工作条件、同事同伴关系和家庭的物质生活等。这些都与父母的价值观以及对子女的期望等密切相关,在亲子互动过程中,这些都回影响儿童的发展。

受教育程度高的父母对教育孩子更自信,较少表现出溺爱、专制、忽视和惩罚等行为,而是更多地使用说理方式,给予孩子一定的尊重和自由[7]

四、亲子关系如何影响儿童的成长

(1)亲子关系对儿童社会行为的影响

心理研究结果表明[8],母亲-儿童之间的和睦关系,对降低儿童的攻击行为,即具有积极的亲子关系的儿童具有更低的攻击性和破坏性。同时,儿童攻击和破坏行为反过来影响着亲子关系。 具有攻击性的儿童不仅在处理同伴关系上有困难,在处理亲子关系方面也有较多的问题。不良地亲子关系会导致孩子容易产生攻击行为,而较高的攻击行为和破坏性会进一步恶化亲子关系。

(2)亲子关系对儿童人格发展的影响

父母不良的养育方式与儿童神经症、情绪障碍的产生呈正相关,也是促发子女产生神经症的危险因素之一。

研究发现[9],父母教育的不一致性、父亲干涉与母亲的消极、拒绝对少年人格因素的影响极大;此外,当儿童成长到少年期,父亲对孩子社会化的影响作用增强,父亲对青少年时期孩子的人格形成变得更为重要。

(3)亲子关系对儿童学业成绩的影响

大量的研究表明, 亲子关系与儿童学业成绩存在明显联系。

亲子关系并不是直接影响儿童的学业成就,而是通过影响儿童的情绪和行为,对学习成就产生间接影响。

(4)亲子关系对儿童同伴关系、师生关系的影响

儿童的社交对象主要以家庭内和家庭外两大系统,其中亲子关系、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是儿童主要的社会关系,这些社会关系和亲子关系也是相互作用和影响的

亲子关系对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的直接影响主要有[2]: (1) 父母的社会化策略,影响到儿童在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中的地位;(2) 父母会指导儿童如何与同伴相处,如何保持师生关系,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儿童在家庭外交往的质量;(3) 父母还会为儿童提供与他人接触的机会,而且在儿童如何与他人交往和交往深度上发挥着积极主动的作用。

五、建立良性亲子行为,需要避免那些误区?

从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来,哪些对因素会影响到家庭中亲子关系的建立,那么我们就应该从这些方面综合来考虑,努力培养良性的亲子关系。

误区1: “棍棒底下出孝子”

打不是亲,骂也不是爱,棍棒教育只会让孩子屈服于武力,而不是“以理服人”。

打孩子不是为了教育,而是不愿意反思“是不是还有更好的教育方法”。

误区2: 父母是把孩子养大,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

父母很容易认为“教书育人”是学校的事,我们只是负责把孩子养大;可是家长在孩子习惯养成、语言、面临挫折的态度、情绪管理等方面都需要父母的言传身教,也需要父母的引导。

误区3: 孩子就应该专心读书,成绩代表一切,不用分心做家务,也不关注孩子的心理建设

家长对孩子的过度关心、过度照顾,严重制约了孩子的成长。“饭来张口,衣来伸手”、“含在嘴里怕烫着,放在手里怕化了”,会不利于孩子养成“自己的事情自己做”的习惯。

很多家长走进了重智轻德、重知轻能的家庭教育误区,孩子只要能考上大学,其他的心理建设都没有必要,比如说孩子在面临困难时,如何积极地引导孩子正确的归因,养成成长型的思维。

误区4: “我都是为孩子好”

在这个旗号下,父母不仅堂而皇之的参与孩子所有的行为,强迫他们接受我们的选择、安排,甚至还会指导孩子如何交朋友、选择兴趣爱好,甚至选择工作、选择和谁结婚。

误区5:让孩子背负自己的梦想

以前因为时间、经济方面等原因,父母没有机会完成的,现在想让孩子多花时间去补习这些课外活动,比如钢琴、芭蕾舞、游泳等。

误区6: 陪着=陪伴

很多时候,我们工作忙,上、下班节奏快,根本没有多少属于自己的时间,好不容易和孩子在一起,可以稍微放松一下了。于是我们就刷起了手机,有了这些“人在心不在”的陪伴,包括我自己。

我们以为这样就是在“陪伴”孩子了,其实只是“陪着”。

可是孩子都知道,我们是在玩,还是在忙着做事。

比如说,我们在忙着厨房做饭的时候,他就不会让我们陪他玩;当我们拿着手机发短信或者看视频,他就会要求跟他玩。

误区7: 说话不算数

有些家长为了哄孩子,就会用善意的谎言欺骗自己的孩子说“你要是听话的话,爸爸妈妈就会带你去游乐园玩”或者是“如果你听话,我就给你买个新玩具”,然后等孩子听话以后,却不兑现承诺,用别的借口来搪塞。

父母的承诺,在孩子眼里,比天还大!

希望父母都能够避开家庭教育的这些“坑”,所有的孩子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庭,都能享受到一份来自家庭的爱。


标签: 亲子
TAG:亲子
阅读:
最新评论 ★答题赚豆子  ★评论赚积分
号外!号外!火速涨豆的方法<发表文章>和<分享资源>!!!
广告 330*360
广告 330*360
小达人点读包
小达人点读包资源下载点读笔英语绘本早教启蒙-亲子伴读网
微信二维码扫一扫
关注微信公众号
二维码
意见反馈 二维码